说实话,吉利星愿这次小改款让我有点意外。10月10日正式上市,听说起售价6.88万起,确实很诱人。毕竟,现在能买到配置还不错的电动车,这价位确实有点杀伤力。先别急着下结论,我觉得得先掰开揉碎了聊聊。
先说外观,保持了原本那种圆润又不失灵动的风格,新加了个紫黑双色车身,显得年轻一点,也挺讨好女生的眼缘哈。尾标改成吉利银河,这名字听上去高大上,好像设计师灵感撞上了夜空星星的浪漫。C柱上也多了星星点缀,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位车主说,这设计细节给人很精致的手工感,确实能加分。你说这些细节值不值钱,取决于你对颜值和个性的要求,我个人感觉还行。
真正让我注意的是配置的下放。以前那种50W无线快充、高级驾驶辅助(L2级)啥的,大多是贵一点车型独享的,现在入门版都配备了。打个比方,就像你原先去餐厅吃大餐,一份主菜贵又稀缺,这次打折后,你点个套餐也能吃到。还有行车记录仪、自动折叠后视镜这些刚需配置,一波跟进补上了。朋友小陈前两天跟我吐槽,你说这配置没了,出远门连录个路都麻烦,所以能把这些普及开,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实打实的福利。
不过动心别太快,动力这块我有点劝退。新星愿电机功率依旧不高,跟我2018年买的江淮电动车差不多甚至略低,这点让我有些怀疑。作为一个资深从业者,我知道功率放在那里,城市日常代步够用,但一遇上下坡加速或高速超车,可能会吃力。估算一下,市区通勤没大问题,但补个电也得琢磨。21分钟快充能从30%冲到80%,这是典型的慢充水平,不算快,也不赖,适合晚上工作充电,白天用电还是得提前准备。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既然动力不突出,续航够用,那和MG4这种车比怎么样?我朋友开的MG4后排空间超宽敞,能坐上三个人,跟星愿那种5座紧凑型车对比一下,星愿在空间上并不占优势。靠空间取胜的车,其实不少,得看你平时是怎么用车的。你喜欢周末带朋友出去玩,空间是刚需;如果是单身或夫妻通勤代步,星愿这种小巧灵活的车就够了。选车是件个人化事情。
这个小改款中,Flyme Auto车机交互也更新,支持连续语音指令。对我这样懒得动手的人来说,真心方便。不过说实话,前面版本的车机系统其实用起来偶尔卡顿,新版本流畅度提高,我姑且信一下,后续得实际用过才知道。生活中遇到过几个用这套车机的朋友,反馈不一,有人觉得还挺智能,有人吐槽识别率不高,不确定是系统问题还是麦克风灵敏度问题。
你看,这次升级虽然在配置上下功夫,但我觉得充其量是精准升级,没啥翻天覆地的变化。价格方面,6.88万起,我猜是含补贴之后的预估价吧(具体价格官方还没完全定),相比同级别比如比亚迪海豚、五菱宏光MINI电动车,这价格竞争力明显。算下来如果日常通勤,成本大约1块钱左右一公里(算电费再加充电消耗),在燃油车跑不到3毛钱一公里的心里阴影下,电动车的实用价值还是得看续航和充电效率。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供应链方面,吉利这车用的料和电子配件,是不是又能再便宜点了?毕竟半导体芯片价格近年波动剧烈,我这边的一线圈内朋友说,现在很多车企都斗智斗勇,拼配置拼性价比,其实底层芯片和电池套餐没啥大花样,就是不断压成本和多元供应。吉利这次下放高配技术,恐怕是在供应链议价中找到了余地。你觉得,大厂能一直这么玩下去吗?还是市场逼着他们必须往高性价比走?
顺带提个小跑题,聊聊车企敢不敢给这类低价车装点更好的电池?我猜测(纯属猜测),可能是成本和供应限制卡着,比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啥的高性能电池供不应求,普通车用的都是标准版,没法轻易升级。但用户那头想象越来越丰富,电池能快冲快跑才是王道,厂商却只能慢慢来,这个矛盾咋破?(这段先按下不表)
再说回来,关于吉利星愿的多连杆后悬架,技术上这是个亮点。不少同级别电动车还在用扭力梁,星愿用多连杆算是对乘坐感受的投入。在以前我研发供应链的日子里,知道这玩意儿会增加成本和复杂度,但对行驶质感提升很明显。销售小张说,买家反馈过,星愿这悬架让车开起来像台小轿车,过减速带时刹那间不那么颠。我这边体感,果然和那些硬邦邦的对手不一样。
但也有人嫌麻烦,改款多了,服务点跟不上,配件备件乱七八糟。维修师傅老刘跟我说,有时候改款虽好,零件编码乱了套,修车师傅精神头被磨没了。大家都知道,维修便捷度在二手车保值里可重要了。
我忍不住好奇:你们觉得,这样一台6.88万起步,配置实用向下探的电动车,能不能满足真正追求性价比的年轻人?尤其是他们对空间、动力甚至车机体验的挑剔。还是说,这仅仅是厂家想快速抢占市场的短期手段?你会买它当主力车吗,还是只是代步补充?我倒是希望多点真实的用户反馈,毕竟,咱们看数据和参数很重要,但到车子到底适合不适合你才是最关键的。
说心里话,写着写着我对这个市场又生出几分期待,也多了点疑惑。毕竟,现在新能源车的竞争不仅在技术,更在于如何精准读懂用户痛点和用车惯。六万多块买到的星愿,能成为打破格局的黑马吗?(这也是我接下来会关注的事儿,大家聊聊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股票配资常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