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再现激烈对峙,菲律宾再度发起挑衅行动,集结公务船妄图侵闯我黄岩岛海域。
环球时报报道,9月16日凌晨到早上,菲律宾组织10多艘公务船从多个方向侵闯黄岩岛海域,其中一艘编号3014的公务船无视中方数次警告,以不专业、危险方式故意冲撞我方海警船。为维护中国海域主权与正常执法,海警随即对这些船只采取喊话警告、航路管制、水炮喷射等管制措施。
不过,对于中方的说法,菲律宾为了挽回面子,公然对“菲船只受到中方管制”一事予以否认。菲律宾国家海事委员会发言人洛佩斯就表示:中方说法“完全不属实”,这又是一起“虚假信息”。
我们知道,中国在9月10日宣布建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并明确将实施更加严格的海上生态环境管理与执法。这一举动法律依据充足,符合中国国内法与实际管辖权。保护区设立之后,中方有责任也有权利规范进入海域活动,对于未经许可或有挑衅性质的船只行为进行控制乃是合理合法之举。
黄岩岛
然而,菲律宾身为无关国家,却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还提出外交抗议,指责中国此设立行为“侵犯菲方权益”,并试图将自然保护区的法理与主权争议混为一谈,借助国际舆论、美国、日本等外部力量拉动更多支持。菲律宾方面对“自然保护区”这一名字极度敏感,担心的是一旦管制开始,其所谓的渔业权与在该海域的存在感会被压缩。
菲律宾此次派船侵闯黄岩岛海域,并非偶然,而带有明显的试探性质及舆论目的与利益诉求。试探中方设立保护区后的执行态度和底线,是其中关键一环。若中方反应偏软或者执行不力,菲律宾就能进一步抢夺话语权,制造“我国海上权益被压制”的论调。
除此以外,菲国内渔民群体对周边海域的渔业资源存在一定程度依赖,在中国设立自然保护区后,小马科斯政府需要安抚这些群体,所以必须展现“在为它们争取权益”的姿态。加上美日等国近期在印太地区与菲方的联合演习,马尼拉不仅希望借外部伙伴加强自身在南海的存在感,也希望借此事件在国际上制造焦点,以获得更多的舆论曝光,骗取国际舆论同情。
中国此次采取的管制措施虽然强硬,但却在可控范围内,并且程序与方式都显示出法理与克制并重。喊话、航路管控、水炮驱离,这些都是国际海洋执法中常见方式,远未涉及军事冲突,却已能显示中方对主权海域的实际控制力与法律管辖能力。菲律宾选择否认,这无疑是为躲避国内外压力、保持舆论优势,同时也避免因承认管控而陷入“主权放弃”的争议中。
从长远看,这次对峙既是中国在增强南海海域生态与法律治理能力上的必然步骤,也是一种战略自我设限与外部信号释放。设立自然保护区不仅是环保行为,同时也是实控能力与制度化管辖的结合表现。
如今对菲律宾公务船侵闯行为的强效管制,不仅是实际执法,也是在向外界展示,中国不会容忍跨主权界限的挑衅,将坚决在南海维权。
小马科斯
黄岩岛问题不是渔业纠纷,也不仅仅是外交摩擦,而涉及国家主权、法律权威与地区秩序。中国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主权不可让步,法律制度不可弱化。同时也要讲清中国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法理与合理性,回应外方的质疑。
菲律宾如今试图挑战中国海上秩序,冲撞中方海警船、否认管制声称是“散布虚假信息”,这都是其策略性操作的一部分。中国若因顾忌国际舆论或外部压力而软化,对方便会误以为退让;若回击过急,又可能被抓住把柄。中国当前的应对方式,其实在坚守主权与法律、体现克制与理性之间走出了一条相对平衡之路。
正因为如此,黄岩岛对峙不仅是一场海上事件,更是中国在新时代南海治理与主权展示中的标志性事件。在今后的日子里,这种制度化的保护区设立与管控演变,将成为检验中国维护主权与话语权和实控能力的试金石。最后历史与事实都站在中国这边,黄岩岛不能退,主权不可让。
股票配资常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