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财通证券(601108)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坚定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秉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坚持以“党建统领打造一流现代投资(000900)银行”战略目标不动摇,持续提升一流党建统领力,在抢抓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机遇中,党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创新投行、投资、投研的“三投联动”机制,打通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链条,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效能。2024年牵头主承销全国最低利率绿色企业债,发行省内首单券商科创债,全年实现直接融资超1300亿元,助力11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管理产业基金群规模达9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200亿元。
一、案例背景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浙江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024年提出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行动,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促共进,在促进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对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短板显现,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类金融服务模式“各自为战”,投行、投资、财富等类型金融服务缺乏整合,资源配置效率不够高。二是众多科创型企业特别是初创期的中小微企业,因缺乏抵押物,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困境,迫切需要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
作为浙江省属券商,财通证券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定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秉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锚定浙江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打造一流现代投资银行”目标定位,坚持以“党建统领打造一流现代投资银行”战略目标不动摇,深入实施“红色引擎双融强基工程”,持续提升一流党建统领力,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发展优势,在抢抓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机遇的过程中,党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整合股、债、贷、保等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打造投行、投资、投研的“三投联动”创新机制,赋能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统领:三级联动构建综合金融服务新生态
建立“党委牵头定方向、支部攻坚破难题、党员带头抓项目”的三级联动机制,发挥党建统领聚合作用,推动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落地生花。一是党委牵头定方向。领导班子建立联系基层赋能工作机制,带头走进地方政府和浙商浙企,分片联系重点产业集群,定期召开“党建+业务”协同推进会,对接资源、解决问题。二是支部攻坚破难题。基层党组织实施“攻坚创效”项目,聚焦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难点问题,设立党组织书记“领办项目”、党组织“攻坚项目”,持续激发基层党组织服务攻坚的战斗堡垒作用。投资条线党组织以“党建+产业投资”模式对接“415X”集群,发挥浙江城西科创制造业母基金(规模40亿元)牵头职能,投资云深处科技、灵伴科技等“杭州六小龙”企业23家,推动其技术成果转化为千万级订单。财富条线党组织打造“红色财富管家”服务品牌,建立“党员客户经理+专业投研团队”服务模式,为高净值客户定制科创企业战略配售方案。三是党员带头抓项目。在重点领域设立“党员责任区”,在科创企业辅导、绿色债券发行等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重点任务中协同攻坚。如,杭州西湖城投绿色企业债项目成立由投行、风控、合规等部门党员组成的联合攻坚小组,驻场服务贴心指导,以1.97%创下全国企业债历史最低发行利率记录。投行条线党组织组建“红色投行先锋队”,聚焦绿色金融与科技创新领域,2024年完成债券承销项目56个,其中绿色债、科创债等专项品种占比达42%,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千家。
(二)党建强链: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链
因企制宜深化党建业务融合,打好服务模式和行动举措组合拳,为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精准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一是更好推动耐心资本助力初创期企业破解转化难题。设立“党员先锋岗”对接科创企业,依托“耐心资本”机制提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服务。如,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特点,创新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2024年落地全国首单含游戏动漫版权的ABS产品,帮助13家企业以114项专利融资1.05亿元,实现“知产”变“资产”。二是更好推动“三投联动”助力成长期企业打通发展瓶颈。党组织牵头组建跨条线服务专班,强化“投行+投资+投研”联动效能。如,在为汽车轴承企业斯菱股份(301550)提供全链条服务过程中,投资条线党员提前介入战略投资,投行条线党员为其从新三板挂牌到创业板上市提供“陪伴式”上市辅导服务,投研条线党员提供行业分析支持,协同联动,帮助企业募集资金10.33亿元,成为全球商用车轴承领域隐形冠军。三是更好推动资本赋能助力成熟期企业跨越发展。以党建为桥梁对接沪深交易所,建立“上市服务绿色通道”,组建由党员骨干组成的上市辅导突击队,2024年保荐宏鑫科技(301539)、民生健康(301507)等5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辅导20家企业冲刺资本市场,其中3家入选证监会“科创属性评价优秀案例”。
(三)党建聚合:探索产才融合深耕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
坚持党管人才,抓好党员骨干这一“先锋主体”,探索产才融合模式,发挥党建聚合效应,联动金融同业生态圈人才下沉服务,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一是实施“百千万”产融协同助力浙商浙企创新发展专项行动。选拔“三投”人才打造数百人服务顾问队伍,联动生态圈伙伴组成数千人“智慧外脑”,走进服务万家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及科创型企业。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为山区海岛县经济发展探索新引擎,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实现金融助力共富先行。二是首创“双向互派”机制。在杭州滨江与台州等地形成了示范效应:8名业务骨干赴杭州市滨江区8家单位全职挂职,为215家科技企业定制金融服务方案;11名投行骨干入驻台州,推动玉环塔罗斯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完成上市辅导备案,协助28家制造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先后有9个案例入选《浙江金融人才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集》。三是推动人才下沉强化协同作战。选派30余名投行骨干党员下沉分支机构,成立“基层服务突击队”,形成“1名党员对接N家企业”的服务网络。在台州设立新能源(001258)汽车零部件产业服务中心,党员团队全年走访企业200余家,解决融资难题67项,推动当地产业集群营收增长18%。实施“金融人才下基层”计划,派驻党员金融专家担任“金融辅导员”,指导绍兴纺织企业开展绿色技改,获得专项再贷款8亿元。
三、工作成效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双升
直接融资规模持续领跑。2024年牵头主承销债券规模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浙江省内市场份额达23%,其中绿色债、科创债承销规模近50亿元。助力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超1300亿元,服务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0%,融资成本平均降低0.3个百分点。产业投资撬动效应显著。管理产业基金群规模达900亿元,投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40个,带动地方政府招引优质项目超100个,形成“资本招商”良性循环。企业培育成果丰硕。保荐11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或过会,斯菱股份、云深处科技等案例入选浙江省“科创企业成长标杆”,幻方量化通过定制化金融服务管理规模突破百亿元。
(二)区域经济赋能作用凸显
共同富裕精准发力。为山区海岛县提供债券融资155.4亿元,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1930场,覆盖110万人次,金融知识普及率提升至78%,相关做法获浙江省委、省政府肯定。产业链协同效应显现。通过“浙里易投”系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超200次。促成自动化设备企业与被投新能源企业合作定制产线,生产效率提升30%;帮助生物医药企业对接高校实验室,研发周期缩短15个月,相关案例入选“浙江省产业链协同典型案例”。
(三)党建业务实现双融共促
“金为实服务”功能进一步彰显。“深耕浙江”战略效能持续释放,成功发行运达股份(300772)定增项目,申报惠康科技深交所主板项目,深耕衢州、丽水等地债券市场成果显著,片区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连续7年获“在浙金融机构支持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优秀单位一等奖”,2024年斩获“基金投顾机构金牛奖”“新财富最佳产业研究团队”等12项行业大奖。在证监会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中连续保持A类A级,核心竞争力稳居全国券商前20。
四、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是根本保证
党组织是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黏合剂”。财通证券通过“党委定方向、支部攻难关、党员抓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践证明,只有把党建工作嵌入业务各环节,才能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服务合力。
(二)深化协同机制是关键路径
构建“投行+投资+财富”三驾马车协同模式,投资端提前锁定优质项目,投行端跟进上市辅导,财富端对接战略投资者,形成闭环生态。这种“链接共享”模式,为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高效组织形式。
(三)精准匹配需求是核心要义
针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特点定制服务方案,初创期以“耐心资本”注入信心,成长期以“三投联动”破解瓶颈,成熟期以“资本赋能”推动跨越。这种“全生命周期陪伴”模式,有效解决了科创企业“融资难、转化慢”问题。
(四)建强人才队伍是基础工程
实施“干部人才梯队建设工程”,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选派骨干党员下沉基层,既锻炼了队伍,又贴近了需求。事实证明,只有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精湛的人才队伍,才能为服务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
财通证券的实践表明,金融机构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深化协同机制不松懈,聚焦精准服务不止步,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键领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股票配资常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